上篇我们介绍了自行车是什么时候来到的中国,那么自行车码表又是何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呢?上海马路上自从有了自行车,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在中国其他城市也因为自行车的到来不同程度地发生着改变。随着自行车的日渐普及,骑车人的社会阶层也逐渐变得多元化,从只有有钱人才买的起的奢侈品,到群众的交通工具。自行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,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他之后,所赋予它的中国韵味变得越来越浓。
除了邮局用自行车作为送信工具,是普通市民从市场购进,作为代步和运输工具使用。包括洋行的职员、学堂的教师和学生、报社的记者等等。无论公用、私用,他们都被归类为自行车阶层,与汽车阶层和人力车阶层有明显区分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上海的公共交通几乎陷入瘫痪。由于汽油的缺乏,上海公共汽车曾一度完全停业,电车业受电流节省计划影响,实行“减少车辆,缩短时间”。此时,居民的出行需求,不得不依托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,如人力车、自行车来实现了。
而人力车的使用成本,随着市场规律的调节而不断攀高。不少市民因人力车车夫索价太贵,不堪重负。对绝大部分人而言,真正可以依赖的便只有自行车代步了。自行车作为不需任何能源就可通行无阻的轻便交通工具,优势显露无疑,需求与日俱增,成为此时马路上最为流行的交通工具。
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中,既有像周璇、陈云裳、童月娟、韩兰根、顾兰君这样的电影明星、知名导演,也有提供勤务、送信、物流等服务的普罗大众。自行车不再只是有钱人的装饰品,在城市街道上很难再以交通工具为标志区分社会群体。
不同于名人在“时髦与拉风”的自行车装饰上所下的功夫,普通市民更愿意在自行车的实用性拓展方面花费脑力。在战时物资紧缺的环境下,一般的自行车应用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,于是马路上出现了许多形式不同、功用各异的自行车:有三轮单坐的,这是仿效机器脚踏车的样子,在车旁挂上一只坐篮,不过坐的人未必舒适;有四轮的,坐车的式样仿人力车,挂在自行车的后面,这在搭车的人就比较来得舒服;有三轮车,后部仿马车的样子,可以并坐两人,驾驶的人在前面,和三轮送货车相仿,搭车的人如坐在马车上一样宽敞,这就更为进步了。至于运货方面,听说也有新式的在制造,一次可以运送千把斤的货物!
中国人生活中的智慧,永远不应被低估。越来越多的配件应运而生,包括自行车码表、头盔、车灯等等。
总之,国人的日常生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自行车先为通商口岸的民众所接受、熟用,渐渐遍布于近代中国的各个城市之中。
VETTA威踏码表官网www.ve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