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出行必备的地图变成了手机,而这时人们之间似乎缺少了些什么。旅行中,搭讪与被搭讪成为一种全新的体验。旅行不只是追赶景点,更是与人交往的过程。文中作者还提到有一次被搭讪,为了让气氛不那么尴尬,主动配合的有趣场景。关注www.vetta.com自行车码表
在陌生的城市,你最需要的工具是什么? 10年前,一份地图是必须的。而现在,只要一部手机,开启导航足矣。
记得第一次独自来到台北,住在京站楼上的公寓酒店里,当天便在中华电信购了电话卡,打开移动资料,点击谷歌或是百度地图,嘿,从此一机在手,无所不至。每回出门必先用导航查好路径,坐捷运到哪下,再步行多少米到达目的地。初到陌生之地了无障碍,好不自得。
于是安心做了个得意的傻瓜。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女人,出门转一个以上十字路口,就可能南辕北辙。我特别仰慕那种带着你七拐八绕都绝不迷失方向的人,当然这种人以男性居多,我就是芸芸众女人中的一个,所以也并不强求去克服弱点;所以有了导航,我也敢握上方向盘驱车上路了。就句惭愧的话,就是在自己的城市,我也是需要常常开启导航的。不过,我也不止一次跟人家自说自话地表白自己的独立,「开上车以后,我就真的觉得没有什么是需要依赖男人的了」,听上去像是给自己壮胆。或许我应该这么说,感谢这个时代,让女人可以无所畏惧!
傻瓜做久了,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傻?以前在大学还学摄影,后来有了傻瓜机,会按快门就行了,现在索性连相机都用不着了,买个华为P9还搭载莱卡镜头的体验,让技术回归技术,你只需要更新自己的装备——手机就是人的胆、人的眼,人的钱包。在大陆,只要揣个手机,从搭计程车、购物、住宿、吃饭,连吃个油饼都可以手机支付。 「世界那么大,让我带上你,你带上钱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」,这句流行的玩笑语都可以改成,「我带上你,你带上手机」,嗯,这是废话了,有谁会不带手机,除了老头老太还在共用一部手机吧?
总之,人不再需要多种技能了,在一座城市住了半年,出门仍不辨东西南北,忠孝东路、信义路、中山路、民生路在脑海里依然只是个名词,而不是纵横交错的线路图。在路上,迷惘起来,第一时间是掏出手机来定位,然后输入目的地。每天出门惟一需要保证的是携带充足的电力。
不再向他人求助,其实是关上了门窗,停下了迈向他人的脚步。你可以自足地宅在自己的世界里,独来独往,从白天到黑夜甚至不用开口说一句话。这就是现代都市人的状态?数年前几米在《向左走·向右走》里的描绘已然照搬进我在台北的生活,同一座电梯进出,相逢对面不相识。工作之余,我竟然是通过协力厂商——看电视、上网、读书看报来了解身处的这座城市。
无意中看到一位深圳人骑单车环游台湾的纪行,15天环岛,他连台湾电话卡都没有开通,全程在7-eleven或是全家蹭网,自然不用导航,也从不以景点为目标,他喜欢问路,他觉得旅行在于与人交往的过程,而不是追赶景点。他是一名沙发客,他的游记因为每位台湾沙发主人而显得鲜活而动感,虽然只是短短半月,呈现的却是台湾在地人的交友、待客、生活状态、工作片断,甚至所思所想。
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手机的依赖。并不是什么久远的记忆,有年春暖花开,从苏州河边的青年旅舍放下行李出来,站在路边问路,一辆小汽车停下,主人摇下窗,说,我可以载你去,不要钱,顺路。并不怎么怀疑人的善意和好心,在坦荡从容的生命状态里,你的遇见也必定风清云朗。年轻的时候一路背包去湘西凤凰古城,在张家界山顶的旅馆碰见独自旅行的贵州小伙,同行的女友称他为「凯里王子」,在黑漆漆的院子里聊天,获知凯里与湘西交界处有个镇远古镇值得一去。在四川峨嵋山顶,茫茫雨雾中路遇一位酒店主管,大概因为同伴是军校女生的缘故,居然给免费提供了食宿……
万水千山似乎都是因人而历历在目。或许也是因为年岁增长日渐无语,手机说到底不过是个工具,可用可不用罢。用手机卡绑定了悠游卡,第一次刷卡取单车,不见锁头,车灯也不亮,忍不住问人。一位说国语的女生笑呵呵地回答,你是担心安全吗,车一骑上去车灯就会自动照明。那车子要短暂停留,怎么锁车呢,丢了怎么办?女生说,没有锁的呀,她也是有这个担心的,所以一旦发现车不见了得赶紧打电话报警。
一路骑一路兀自犯嘀咕,台湾的治安已经好到车都不用上锁的地步么?倒不至于人要偷车,关键是出于便利,人们顺手骑走无主单车还是极有可能的,那我这借车的人麻烦就大了。等到了行天宫停下,见车筐里有一弯曲锁头,一试,可不就是车锁!不由地乐了,那姑娘真够粗心的,看来也不是当地人就一定清楚原委啊,希望她能早些消除担忧啦。
秋风送爽,这大概是最适合骑行的季节吧。只是随口一问,路人手一指,「民族、民权、民生这三条路相邻,再过去就是中山路」,一句话胜却多少次的导航。惯用导航的后果,就是所有的路名、地名于自己都成了「一地鸡毛」,不相关联。
只要开口,定然不负。如果将搭讪划分等级,那问路就是最基础的一种。在台湾,问路是勿需担心礼遇问题的,甚尔有时会被对方的耐心、执着而感动,她若是不知,她会问了旁人再赶上来告你。如果说搭讪需要技巧,那在台湾则没有任何难度,而你得到的往往超出想像。你会觉得,人们只是在等待一场聊天的到来,而你不过是揭开盖子的人。越是年纪大的人似乎越有热情,你一张嘴,他们便要问客从何来?年轻人则有礼而带着拘谨,问答之间恪守不近不远的距离, 这是一种世代间的亲疏吗?
搭讪也被搭讪。有次冬天在金瓜石一处景点,排着队购餐,身旁伸来一只手机,「你看看我这照片?」侧身打量了一下身后的这位仁兄,眼镜呢大衣,像是《围城》中的民国人物,也不似认错人,手机继续伸着,并且一张张翻来看,手竟然有了几分颤。为了止住手颤,赶紧掏出自己的手机,「我也拍了不少呢」,心中惊叹「原来搭讪也是需要勇气的」。
自己不是一个能够勇于搭讪的人,也不忍看别人受窘。就算要搭讪仍然停留在指向明确的问路、问事类入门级别,可仅是这样,已使我感念良多,每一次的邂逅,或温暖或有趣,如书页翻动,这个世界并非一如地下铁里人们因为拥挤而愈发面无表情、视若无睹的穿棱来往。只要你愿意,就可以跨出心域之樊篱。
恰恰就是在地下铁,在捷运里,落座后身边一位中年女子轻声说,你的衣服很漂亮。那天穿的是一件盘扣斜襟的暗纹长袖短衫,急急地赶去听一场苏州来的评弹。有几分讶异也有几分不好意思领受夸赞,不禁笑了,真的呀?温文的女子又加了一句力度更强的赞语,只是说得含蓄隽永,若出自一位男士之口,则必要疑为搭讪之语。终归不习惯来自陌生人的赞美,接转道:淘宝上买的,你知道淘宝吗?浅浅地聊了会,女子到站,挥手告别。
就像清风拂面、落雨无痕,我感佩女子的言行,其实在路上的遇见有时何尝不是如此,只是因为陌生,我们关闭了彼此的心门,阻断了交流的欲望,我不敢想像自己会跟一个陌生人表达欣赏之意。如果有一天,我这么做了,那也不过如此。
关注www.vetta.com自行车码表